污水站改造必看!H₂S检测仪如何预防“8·18“式中毒事故?
2024年8月18日,锦州某污水站改造工程发生3死1伤的较大中毒事故,再次敲响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警钟。事故调查显示,作业人员违规进入好氧池且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施救时又缺乏必要防护,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起事故凸显了有毒气体检测仪在污水站改造工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在污水站改造工程中,有毒气体检测仪的应用必须贯穿作业全过程。首先,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采用泵吸式复合检测仪进行"三步检测":第一步在开口处初步筛查,第二步在空间不同深度分层检测,第三步持续监测确保安全。检测参数必须包括H₂S、CH₄、O₂等关键指标,其中H₂S的检测尤为重要——其浓度在污水池中可能迅速升至致命水平(IDLH浓度为300ppm)。
固定式有毒气体检测系统的布设同样关键。应在好氧池、污泥池等高危区域安装防爆型检测探头,形成立体监测网络。系统需具备三级报警功能:一级预警(如H₂S≥10ppm)启动声光报警,二级报警(H₂S≥20ppm)联动排风系统,三级报警(H₂S≥50ppm)自动锁定作业区域。锦州事故中若有此类系统,会降低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中毒概率。
针对特殊工况还需采取专项措施:老旧管道改造时应使用无线传输检测仪实现远程监控;雨季作业需增加检测频次并校正温湿度影响;夜间作业必须配备自发光检测设备。技术选型上,建议优先选择同时具备H₂S、CH₄、O₂检测功能,且防护等级达到IP66的仪器。
从工程管理角度看,必须建立"检测-审批-监护"的闭环流程: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管理平台,未经安全确认不得签发作业票,监护人员须持移动检测仪全程值守。唯有将有毒气体检测仪作为安全保障的核心设备,而非形式化的"摆设",才能真正杜绝类似"8·18"事故的再次发生。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责任问题。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