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翻新:气密性j检测为何是核心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旧建筑翻新正成为市场主流。在这过程中,气密性测量作为保障工程质量、延长建筑寿命的核心技术,正从施工环节的“可选动作”升级为全流程管控的“核心项”。
一、为什么翻新必须关注气密性
老旧建筑普遍存在门窗老化、墙体裂缝、屋顶渗漏等问题,围护结构的气密性缺陷会导致:
能耗飙升-----空气渗透造成20%-30%的热量流失,与节能改造目标背道而驰。
结构损伤-----潮湿空气渗入引发墙体霉变、钢筋锈蚀 ,缩短建筑寿命。
环境恶化-----室外污染物、噪声通过缝隙进入室内, 影响居住品质。
核心逻辑:气密性是建筑的“健康防线”, 更是翻新工程质量的“试金石”。
二、翻新过程中的关键气密环节
门窗更换: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最易漏风的部位,新门窗安装后需通过现场气密性检测(参考GB/T 7106标准),重点把控:
🔹窗框与墙体缝隙的密封处理(使用气密性胶带或弹性密封胶,形成连续密封层)
🔹开启扇胶条的搭接精度(确保关闭时无漏风点)
屋顶翻新:构建完整气密层
拆除旧屋面后,需重新铺设隔汽层与气密膜,尤其注意管道穿板、设备基座等节点的密封处理——这些“小细节”往往是漏水漏风的源头。
三、规划先行:从源头避免返工
误区纠正:气密性不是“施工后检测”❎,而是“开工前规划”!✅
方案前置
翻新前制定《气密性专项方案》,明确气密层位置(如地下室顶板、屋面保温层下方)、材料选型(耐候性密封胶、防水透气膜等)、节点构造(绘制门窗洞口、变形缝等大样图)。
分阶段检测
主体改造后测门窗密封,保温层施工后测屋顶气密,竣工前做整楼鼓风门测试(空气渗透率需≤1.0m³/(㎡·h)@50Pa),层层把控质量。
四、施工人员必须掌握的新技术
数字化检测工具
🔹鼓风门测试---量化整楼空气泄漏量,精准定位泄漏点;Wöhler BC 600 建筑气密性检测系统,符合ISO 9972/EN 13829/GBT 34010-2017的"全自动测量序列测量",高精度传感器,宽流量覆盖,风叶自动变向,正负压测试无需翻转风机,风量变频调节,无需安装定流环,搭配App支持现场报告生成及客户管理。
🔹红外热成像---可视化检测围护结构热桥,发现肉眼难辨的气密缺陷;配合Wöhler BC 600的泄漏检测功能,可通过烟笔或手持烟雾器定位漏点,并生成详细的泄漏报告。
标准化施工工艺
密封胶施打需连续饱满(厚度≥6mm),气密膜搭接宽度≥10cm,并用专用胶带固定——细节操作直接影响最终效果。
五、行业趋势:气密性纳入强制标准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多地已将气密性指标纳入旧改验收标准。施工企业需:
配备符合ISO 9972/GBT 34010-2017标准的检测设备(如Wöhler BC 600)建立专业检测团队;
将气密性方案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从“凭经验施工”转向“按标准管控”。
六、结语
旧建筑翻新的本质,是用技术升级让老建筑“重获新生”。气密性测量不仅是一项检测手段,更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的系统思维。当施工人员真正将“气密性优先”融入每个环节,才能实现翻新工程的质量飞跃——这既是行业标准的要求,更是抢占存量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存量时代已来,您的翻新工程“气密达标”了吗?
推荐工具:
Wöhler BC 600建筑气密性检测系统,以全自动测量序列测量、高精度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能力,为旧建筑翻新提供一站式气密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