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环境监测首页-技术文章列表-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粉尘污染检测技术

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粉尘污染检测技术

2025年03月31日 12:44 来源:深圳聚一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背景描述:

在汽配生产环节中,粉尘问题确实普遍存在。这主要源于机械加工、喷涂及研磨等多道工序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它们会随空气流动而形成粉尘,如金属粉尘、油漆雾等。这些粉尘不仅威胁工人健康,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影响产品精度和稳定性。为应对这一问题,汽配厂需加强通风设施,确保废气有效排出,并安装防尘设备如吸尘器、空气过滤器等。同时,定期清理设备和车间,减少粉尘沉积,以及强化工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和眼镜等措施。通过这些综合手段,我们能有效降低粉尘对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的不利影响。

638660770067236261314.jpg

 

产品简介:

JYB-6A手持式粉尘检测仪支持三通道(TSP,PM10,PM2.5)同时检测,本仪器量程大,精度高,响应快,大流量,自动存储记录数据,自动校准,性能可靠,是工业级别仪器,有第三方计量中心校准证书,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交直流两用,使用寿命长,全贴片元器件芯片质量更可靠等优点。适宜大型工厂,车间场合测量,安全生产,实时监控。

 

工作原理:

JYB-6A手持式激光可吸入粉尘连续检测仪,采用先进的光散射原理以半导体激光为测量光源,光散射法设计,测尘技术,采用红外激光器和进口光电倍增管,将进入暗室里的浮游粉尘在红外激光照射下,在粉尘性质一定的条件下粉尘的散射光强正比于粉尘质量浓度,将散射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预置K值可直接计算出粉尘的质量浓度。由单片微处理器管理和控制测试全过程,采用高清、高亮度液晶显示器全中文显示检测数据。

 

638487980602191664428.jpg


使用场合:

工厂车间、汽车配件生产车间、面粉厂、粮仓、发电厂、搅拌站、饲料厂、精炼厂、化学、石化工业、焚化炉、水泥厂、煤粉生产车间。

 

产品配置:

1、主机2、电源适配器3、合格证4、保修卡5、说明书

 

638756494144149316386.jpg


主要技术指标:

1、粉尘测量档别:PM10TSP (PM2.5可选)

2、粉尘测量范围: 0.001~40.0mg/m³;可定做各种规格;

3、温度测量范围;-30----200℃  湿度RH095)%

4、检测灵敏度:0.001mg/m³;重复性误差:≤±3%

5、空气采样流量:2.L/min (0.1 f t 3/min)

6、采样时间:1秒…100分钟手动任意设置时间。可直读粉尘质量浓度(ug/m3)。

7、有自净校正功能。

8、工作环境: 温度(-3075℃); 湿度RH2080)%

9、工作电源:内置高容量5VDC锂电池可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循环充电使用,配备USB充电器,支持移动电源充电

10、仪器使用寿命大于五年

11、体积:210mm×130 mm×50 mm

12、重量;约2KG

13、标配精美高档的铝合金手提箱,电源适配器,合格证,保修卡,说明书等。

 

638660769771383586962.jpg


保养与维护

手持式粉尘浓度检测仪维护及保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由于本产品设计先进,工艺精致,应小心呵护,下列建议有助于您遵守保修条款,并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保持仪器干燥,远离雨水、湿气和腐蚀性物质的液体。不可长时间在充满灰尘、肮脏的场所使用和存放仪器。禁止在高温或寒冷的地方存放仪器。禁止摔落、敲击或剧烈摇动仪器,粗暴的使用可能会损坏仪器。禁止使用刺激性的化学药品,洗涤剂或浓度较大的清洁剂清洗仪器。请用干净的棉球蘸取少许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仪器,并及时擦干。

同时保持检测仪进气口清洁,避免液体进入进气口,一旦液体进入,请将仪器倒置,使液体自动行流出,不可摔动仪器。请使用公司提供或认可的充电器对仪器充电,未经认可的充电器会对仪器造成损害。如果仪器运行不正常,请与公司联系维修,切勿私自维修。在使用中切勿将手持式粉尘浓度检测仪使用强气流直接冲击进气口,以免造成不准确的检测数据。

温馨提醒:正确的使用和保养粉尘检测仪有助于延长检测仪的使用寿命,保证仪器的检测准确。

 

638645199510621610843.jpg


微信图片_20240919162722.jpg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