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环境监测首页-技术文章列表-深国安便携式多合一气体检测仪在有限作业空间的应用

深国安便携式多合一气体检测仪在有限作业空间的应用

2025年02月21日 14:29 来源:深圳市深国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挑战与检测需求

有限作业空间(如隧道、地下管廊、储罐、污水池、船舱等)通常存在通风不良、气体种类复杂、危险因素隐蔽等特点。此类环境中可能聚集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可燃气体(甲烷、丙烷)、缺氧或富氧气体等,极易引发中毒、爆炸或窒息事故2 3。传统单一气体检测仪难以满足多组分气体同步监测的需求,而深国安便携式多合一气体检测仪凭借其灵活的气体组合配置、高灵敏度及智能化功能,成为此类场景的理想选择。


638295887784808501667.jpg

二、深国安便携式多合一气体检测仪的核心技术特点

  1. 多气体同步检测与灵活配置
    产品支持1-6种气体自由组合(SGA-606系列)2 3,甚至可扩展至1-10种(SGA-608系列)1,涵盖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1000多种气体类型2 3。用户可根据有限空间的常见危险气体(如H₂S、CO、O₂、CH₄等)定制检测方案,并可选配温湿度、PM2.5等环境指标,全面评估作业环境1 3

  2. 主动泵吸式采样与高精度传感
    内置真空泵支持主动采样(流量1-10档可调)2 3,可快速抽取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样本,避免传统扩散式检测因气流停滞导致的监测延迟。采用电化学、红外、PID等传感器技术,精度高达PPB级2,满足职业卫生标准中对低浓度有毒气体的检测要求。

  3. 本安防爆与便携设计
    产品通过本安型防爆认证,适用于易燃易爆环境(如化工厂管道、油气储罐)2 3。机身小巧轻便(SGA-606尺寸175mm×82mm×39mm,重约500g),配备鳄鱼夹或挂绳,便于作业人员随身携带3。防跌倒功能可在意外倒地时持续报警,提升救援响应效率2 3

  4. 实时数据管理与智能预警
    通过2.4-2.8英寸高清彩屏实时显示浓度值、最大值、平均值及历史曲线1 2,支持10万条本地数据存储与USB导出3。选配物联网模块后,可将数据无线传输至PC端或手机APP,实现远程监控2 3。超标时触发声光振三重报警,并通过短信、邮件、微信推送预警信息,保障多层级安全管理2 3

三、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1. 地下管廊与隧道施工
    在氧气浓度不足或甲烷聚集的密闭空间,设备可同步监测O₂、CH₄、CO、H₂S等气体,配合粉尘过滤器应对高粉尘环境2 3。例如,某地铁隧道施工中,使用SGA-606检测到CO浓度异常升高,及时触发报警并疏散人员,避免潜在中毒事故。

  2. 化工厂储罐检修
    检修前需检测残留VOCs(如苯、甲苯)及可燃气体。设备支持PID传感器检测低浓度VOCs(0-1000ppm),并通过防爆设计保障操作安全2 3。某化工厂案例中,检测仪在储罐内发现苯浓度超标,通过无线传输实时通知外部监护人员,中止作业并启动通风措施。

  3. 污水处理池与下水道巡检
    针对H₂S、NH₃等有毒气体和缺氧风险,设备可配置多气体检测模块,搭配水阱过滤器防止高湿度干扰3。某市政工程中,作业人员佩戴检测仪进入下水道,发现H₂S浓度骤升,立即启动应急撤离预案。

四、功能优势与行业价值

  • 高效成本控制:一台设备替代多台单一气体检测仪,减少采购与维护成本2

  • 法规合规性:符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GB 30871-2022)对多气体监测的要求3

  • 应急响应强化:历史数据曲线可追溯事故原因,物联网功能实现多方协同管理2 3

五、总结

深国安便携式多合一气体检测仪通过多气体灵活配置、高精度传感、智能预警及物联网集成,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了方位的气体安解决方案。其在隧道、管廊、化工厂等场景的成功应用,体现了设备在提升作业安全、降低事故风险方面的核心价值1 2 3。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迭代与物联网功能的扩展,此类设备将进一步推动有限空间作业的智能化安全管理。


关键词: 气体检测仪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