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环境监测首页-技术文章列表-RTO废气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如何选择集优缺点对比

RTO废气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如何选择集优缺点对比

2025年02月18日 11:57 来源:南京泰泽电气有限公司

RTO(蓄热式热氧化器)废气处理系统中,可燃气体检测仪是确保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它们用于监测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燃气体检测仪类型:


1.催化燃烧式检测仪:这种检测仪通过催化燃烧原理来检测可燃气体。当气体通过催化剂时,会燃烧产生热量,检测仪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确定气体浓度。


2.红外线吸收式检测仪:利用特定气体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来检测气体浓度。不同气体吸收红外线的波长不同,通过测量吸收程度可以确定气体种类和浓度。


3.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ID):通过测量气体在氢火焰中燃烧时产生的离子流来检测有机气体的浓度。FID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


4.火焰温度分析仪(FTA):通过测量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变化来检测可燃气体的浓度。FTA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气体检测。


选择合适的可燃气体检测仪时,需要考虑检测气体的种类、浓度范围、响应时间、环境条件以及系统的安全要求等因素。正确安装和定期维护检测仪也是确保其准确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1. 催化燃烧式检测仪(Catalytic Bead Sensors)

● 原理:利用催化燃烧反应,当可燃气体与传感器中的催化剂接触时,会在较低温度下燃烧,产生热量,传感器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 优点

    • 对多种可燃气体(如甲烷、丙烷、氢气等)具有较好的响应。

    • 成本相对较低。

    • 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 缺点

    • 易受催化剂中毒(如硅化合物、硫化物等)影响,导致灵敏度下降。

    • 在高浓度气体环境中可能发生过热损坏。

    • 对非可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无响应。

    ● 适用场景:适用于低浓度可燃气体的检测,常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


2. 红外线吸收式检测仪(Infrared Sensors, IR)

 原理:利用不同气体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红外光的衰减程度来检测气体浓度。

● 优点:

    • 对多种可燃气体(如甲烷、丙烷等)具有高选择性。

    • 不受催化剂中毒影响,稳定性高。

    • 适用于高浓度气体检测。

    ● 缺点

    • 对双原子分子(如氢气、氮气、氧气)无响应。

    • 设备成本较高。

    • 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检测的场合,如天然气管道、化工园区等。


3. 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 原理:通过将气体引入氢火焰中燃烧,产生的离子流与气体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离子流来检测气体浓度。

● 优点:

    • 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VOCs)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 响应速度快,适合实时监测。

    • 线性范围广,适合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检测。

    ● 缺点:

    • 需要氢气作为燃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设备复杂,维护成本高。

    • 对无机气体(如CO、CO₂)无响应。

    ● 适用场景:适用于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如石化、印刷、涂装等行业。


4. 火焰温度分析仪(Flame Temperature Analyzer, FTA)

● 原理:通过测量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变化来检测可燃气体的浓度。

● 优点:

    • 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气体检测。

    • 对多种可燃气体具有较好的响应。

    ● 缺点:

    • 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 需要稳定的燃烧条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 适用场景:适用于高温废气处理系统,如RTO、焚烧炉等。


RTO废气可燃气体在线监测仪如何选择集优缺点对比

选型建议

1.如果需要检测多种可燃气体且预算有限,可以选择催化燃烧式检测仪

2.如果需要高精度检测且环境复杂,可以选择红外线吸收式检测仪

3.如果需要监测VOCs且对灵敏度要求很高,可以选择FID

4.如果是在高温废气环境中使用,可以选择FTA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