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言风语之一——古今识风
“十年磨一剑”,建通科技有超十年专业风速传感器及相关测试仪器的开发历程,对“风”的深度探究也从未停歇。“知风方能测风”,十年磨砺,建通科技对“风”的认知也自有其独到的见解。此文开始,通过系列技术文章,欲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识“风”心得、一起读懂“风”的故事。望能以一得之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华文明史长达5000年,古人很早便对自然界的风有了最原始的认知。或许不曾想到,最早对“风”的认识,竟源于一只大鸟:凤凰!具考证,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象形文字“鳳”,即为风。这与古人关于“鳳鸟飞翔,鼓翅成风”的认识密切相关。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尚处于原始认知水平,大气等自然现象常被神化。古人又将凤凰视作“风神”,所以将凤凰飞翔时产生的气流即认为是“风”。

另外,甲骨文中也出现了关于风的特性的原始认知记载。如“四方风”的描述,把风粗略分为四个方向。到唐宋时期,对风的基本特性、季风、台风等的认识便有了一定科学性。盛唐时期,有一个大牛李淳风,于当时详细记录了观测风的方法,并将风划分为八个等级,成为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比西方蒲福风力等级早了一千多年。
从物理学的概念,“风”的形成是由于风压差产生的空气流动,即为风。而“风”的形成和消失几乎都是因“热”而起,不考虑“热”(温度)对风的研究都不会完整也不准确。基于以上所述,风只是基于自然界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其形成条件有介质、压差、流动、温度变化等。有些遗憾的是,这些词汇和概念的提出,一马水儿的都是西方人:意大利人托里拆利、法国人帕斯卡、意大利人伽利略…….。曾经的优等生先后误过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持续百年以上的落后。
在英文中,一般把室外气象环境的风速称为Wind speed,常用来描述风的快慢。该词汇是一个标量,只强调速度的大小,不涉及方向。多用于气象测试和天气预报。
到19 世纪末,米纳德・考伊尔等先驱者开始设计使用电动风机的机械通风系统,取代了原有的被动式通风,为后来中央空调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即开启了人工控制空气流通替代自然对流的时代。在我国人们习惯性的将这类区域受控的流动空气也习惯性称为“风”,同时将这种空气流动速度称作风速。而实际上此“风”非彼“风”,或者称不上是“风”。在英文中,这种受控空气流速被称作Air velocity。这是一个典型的物理概念,是一个矢量的定义,强调大小、强调方向。所以,准确来讲,这些场景是有限空间、有限的空气,在受控条件下的定向流动,与自然形成的风有所不同。

自然,概念归概念,习惯归习惯,习惯久了便成自然。当前在国内,所有和空气流速相关的测试仪器和传感器,都习惯性被称为风速测试仪或风速传感器,不加区别。自然风的测试和人工受控风的测试有明显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如概念不清,对后续的测风应用难免张冠李戴。曾见过有厂家或用户将室外超声波气象风速传感器用来测试室内微气候风速的案例,那就自然很不靠谱了。就如拿普通水银温度计用来测体温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故此,对风的本质和概念的基本认知,对于我们正确选择测风设备、正确度量风的特性很有必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