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池脱氮效率差,原因竟有这些!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反硝化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脱氮效率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和整个处理系统的性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反硝化池脱氮效率不佳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呢?
一、缺少碳源
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它为反硝化菌提供能量和电子供体,使其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如果反硝化池中碳源不足,就会导致脱氮效率下降。根据理论计算,当CN比(碳源与氮的比例)为2.86时,反硝化过程就可以玩全进行。但考虑到微生物自身生长和内回流携带的氧气消耗碳源,实际运行中CN比一般控制在4~6。因此,当CN比低于这一范围时,就需要考虑投加碳源,如甲醇、乙醛等易分解、易吸收的有机物,以提高脱氮效率。
二、回流比过小
回流比是影响反硝化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内回流和外回流共同决定了反硝化池中硝酸盐的浓度和分布。如果回流比过小,就会导致反硝化池中硝酸盐浓度不足,从而影响脱氮效率。根据反硝化效率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因此,在保证脱氮效率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结合溶解氧(DO)影响和性价比的关系,合理控制回流比。一般来说,内回流比控制在200~400%之间较为合适,这样既保证了污泥的回流,也保证了硝化液的回流,从而保证了反硝化的脱氮效率。
三、反硝化池环境破坏
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菌,它们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如果反硝化池中的DO浓度过高,就会破坏缺氧环境,使反硝化菌优先利用氧气进行代谢,从而阻碍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反硝化池中的DO浓度,一般应控制在0.5mg/L以下。如果DO浓度过高,可以通过调小内回流比、关小内回流处曝气或降低进水与水面的高度差等方法来降低DO浓度。
四、反应时间不足
反硝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如果反硝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过短,就会导致反硝化反应进行得不车底,从而影响脱氮效率。根据设计规范,反硝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应控制在2~10小时之间。如果实际运行中HRT低于这一范围,就需要考虑增加反硝化池的容积或适当控制污泥回流比来延长HRT。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反硝化池的脱氮效率。例如:
pH值波动:反硝化菌对pH值的变化比较敏感,醉适宜的pH值范围为6~8。如果pH值波动过大,就会导致反硝化速率下降。
温度波动:反硝化菌对温度变化也比较敏感,醉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反硝化速率降低。
毒性物质干扰:某些毒性物质可能抑制反硝化菌的活性,从而影响脱氮效率。因此,在处理含有毒性物质的废水时,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或降低毒性物质的浓度。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