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环境监测首页-技术文章列表-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2025年02月14日 15:29 来源:威立雅Sievers分析仪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概述

清洁验证程序旨在降低产品污染或生产设备上有残留化合物的风险。在验证清洁工艺时,必须证明该工艺始终能够清除残留产品、工艺污垢、潜在污染物、产品辅料等。还必须证明该工艺能够清除清洁剂以及清洁剂的降解物。


两种最常见的水质清洁剂(即碱性清洁剂和酸性清洁剂)是清洁工艺的4个主要清洁要素之一。关键性的清洁要素通常包括时间、动作、浓度、温度(简称TACT,即Time、Action、Concentration、Temperature),其中清洁剂的主要作用是为所有工艺污垢和产品污垢创造“降解”环境。由于污垢被降解,行业的常规做法是用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法来分析化合物和清洁剂的去除情况。清洁剂通常含有少量的碳(5%至10%)。


本文研究了回收复杂化合物(如碱性清洁剂)的正确步骤,可作为ICH Q2(R1)指导文件中讨论的可行性测试或方法验证要素的模板。


清洁验证的TOC分析

过去数十年来,碱性清洁剂被用来清洁制药、生物制药、化妆品、医疗设备、食品补充剂、乳制品、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生产设备。TOC分析法是非常可靠的测量方法,用来测量和控制清洁要素(TACT)所发挥的作用。具体地说,TOC分析法可以测量被清洁的生产设备表面上的有机物残留量


测量TOC的分析技术,无非是将样品中的有机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CO2),然后测量CO2浓度,并将其转换为碳浓度。可以用很多种实验室或在线技术来测量TOC。


Sievers® TOC技术

创新的Sievers膜电导检测法是极为可靠的TOC测量技术。该技术使用透气膜,选择性地仅使有机物氧化所产生的CO2通过薄膜。Sievers膜电导检测法使酸、碱、卤代物等化合物无法干扰对有机物氧化所产生的CO2的测量,从而提供测量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准确性、精确性。

Sievers膜电导TOC检测技术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制备清洁剂测试标准液

在用Sievers TOC分析仪来测试碱性清洁剂的回收率时,我们制备了多种浓度的储备溶液,浓度范围在300 ppb C至5 ppm C之间。这是按照ICH Q2(R1)的建议进行的。ICH Q2(R1)强调,在方法验证时,应分析至少5种浓度,以完成线性测试、确定准确性和精确性。


制备100 ppm C储备溶液:

精确称量1.08 mL的碱性清洁剂,放进清洁的、冲洗过的、干燥的500 mL容量的玻璃瓶中。用低TOC水(浓度小于50 ppb C)稀释瓶中的清洁剂至一定体积。对其中3份0.01%的碱性清洁剂稀释液进行初步分析,得出清洁剂的含碳约为4.6%(质量比)。用转换系数得到100 ppm C的储备溶液。该储备溶液用于5 ppm C、3 ppm C、1 ppm C、0.5 ppm C、0.3 ppm C加标。


表1用于准确稀释100 mL容量瓶中的储备溶液。我们在分析时建立了4组样品瓶(共20个样品瓶)。其中一组样品瓶用于线性测试,其余样品瓶用于确定百分比回收率、准确性、批次内精确性,如ICH Q2(R1)中所述。


表1: 样品瓶的储备溶液的准确体积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清洁剂测试标准液的TOC分析

然后分析制备好的清洁剂测试标准液的TOC含量。对每个样品瓶重复分析5次,舍弃第一次分析结果。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百分比相对标准偏差(%RSD)。记录用于制备储备溶液的空白水的平均值,并将其代入最终结果的计算中。用空白值减去测试标准液结果的水背景值。


线性测试结果

TOC空白=18 ppb C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百分比回收率

TOC空白=17 ppb C

TOC方法回收复杂化合物:清洁剂


结论

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用Sievers分析仪和TOC分析法来分析碱性清洁剂中的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此分析方法在0.3至5 ppm C范围内非常灵敏,且为线性分布,R2值为0.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平均回收率在87%至101%之间,因此具有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检测限基于对用于制备储备溶液的试剂水的重复测量结果。分析物的检测限确定为9.4 ppb C。


TOC分析法是检测清洁剂和残留产品的有效方法,用于监测清洁工艺、降低总体风险。Sievers分析仪为您在清洁验证和确认方面的所有需求,提供完整的TOC解决方案、服务与支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