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加药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絮凝剂加药装置是常见的设备,对于加药装置选型来说,我们应该先了解其工作原理,只通过原理才能更好的选型。
絮凝剂加药装置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加药装置是一个化、自动、连续式一体化的絮凝剂溶配及投药装置,配制溶液范围为0-4000升/时,浓度为0.1%-0.5%。本装置由供水系统、干粉投加系统、溶解熟化系统、控制系统、液体投加系统及二次稀释投加系统构成。
絮凝剂加药装置是粉状(或液态)高分子凝絮剂的自动连续配置及投加系统。干粉絮凝剂从螺旋推进器内进入预混器与清水进行预混,被湿润的物料进入配制槽进行稀释,按要求浓度进行配制;若为液态絮凝剂则由螺杆泵直接投加到配制槽中。配制过程中,若水量产生变化,则絮凝剂投加装置自动跟随水流量的变化,从而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配制溶液浓度不变。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因原水性质各异,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试验,取得使用条件和投药量以达到处理效果。
1、使用前,将本产品按一定浓度(10~30%)投入溶矾池,注入自来水搅拌使之充分水解,静置至呈红棕色液体,再兑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投加混凝。水亦可配成2~5%直接投加,工业废水处理直接配成5-10%投加。
2、投加量的确定,根据原水性质可通过调试或烧杯实验视矾花形成适量而定,制水可以原用的其它药剂量作为参考,在同等条件下本产品与固体聚合氯化铝用量大体相当,是固体硫酸铝用量的1/3-1/4。如果原用的是液体产品,可根据相应药剂浓度计算酌定。大致按重量比1:3而定。
3、使用时,将上述配制好的药液,泵入计量槽,通过计量投加药液与原水混凝。
4、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需要自来水,稍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5、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
(1)凝聚阶段:是药液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过2min。
(2)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10-15min),至后期可观察到大量 矾花聚集缓缓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 烧杯实验先以150转/分搅拌约6分钟,再以60转/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
(3)沉降阶段:它是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要求水流缓慢,为提升效率一般采用斜管 (板式)沉降池(采用浮法分离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矾花被斜管(板)壁阻挡而沉积于池底,上层水为澄清水,剩下的粒径小、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大,至后期余浊基本不变。烧杯实验宜以20-30转/分慢搅5分钟,再静沉10分钟,测余浊。
6、强化过滤,主要是选用滤层结构和助滤剂,以提高滤池的去除率,它是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
7、本产品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使用方法与制水大体相同,对高色度、高COD、BOD的原水处理,辅以助剂效果甚佳。
8、采用化学混凝法的企业,原用的设备需作大的改造,只需增设溶矾池即可使用本产品。
9、本产品须保存在干燥、防潮、避热的地方。
10、本产品须溶解才能使用,溶解设备和加药设施应采用材料。
以上内容就是关絮凝剂加药装置工作原理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加药装置的知识,可以在线留言咨询,我们会竭诚以认真热情的态度为您解惑。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