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治,守护碧水清流:山东啤酒加工厂与我司的污水治理合作之路
山东的啤酒加工厂星罗棋布,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但都离不开大麦浸泡、发芽、糖化、发酵、过滤、灌装等核心环节。在这些过程中,大量用水无可避免,相应地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废水。例如,麦芽车间的浸麦废水、麦槽水,糖化车间的糖化过滤洗涤废水,发酵车间的发酵罐洗涤废水,以及灌装车间的洗瓶、灭菌废水等 。这些废水成分复杂,既含有糖类、醇类等大量高浓度有机物,虽然无毒却极易腐败,排入水体后会迅速消耗水中溶解氧,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像糖化醪液、发酵液等含渣废水还含有大量有机悬浮固体,使得废水的悬浮物(SS)含量及高,给后续处理增加了极大难度。据统计,山东部分啤酒厂吨酒耗水量远超国际先今水平,相应产生的废水处理压力可想而知。
我司在接到一家啤酒生产企业的合作邀请后,第一时间组建了专业的环保技术团队,深入加工厂进行全放位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详细了解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废水产生的源头、水质特点以及废水排放量展开细致检测与分析。在麦芽车间,我们发现浸麦废水不仅含有从大麦中溶出的戊糖、蔗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还裹挟着外皮中的纤维素、蛋白朊、单宁等成分,废水呈现出明显的褐色;而糖化车间的废水,由于经过了复杂的糖化反应,有机物浓度进一步升高,化学需氧量(COD)常常高达 1000 - 2500mg/L,生化需氧量(BOD₅)也在 500 - 1500mg/L 区间徘徊 。通过全面检测,我们掌握了废水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啤酒加工废水的特性,我们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污水治理方案,涵盖物理、生物、化学多个处理阶段。在物理处理阶段,首先采用粗细格栅组合工艺,拦截废水中的大麦残渣、碎玻璃片、包装碎屑等大颗粒杂质,防止其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确保整个处理流程的顺畅运行。随后,通过设置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自然沉淀至池底,初步降低废水的浑浊度与悬浮物含量。部分啤酒厂还引入了气浮设备,通过向废水中通入微小气泡,使气泡与悬浮颗粒吸附结合,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后加以去除,进一步提升物理处理效果。
生物处理环节是整个污水治理方案的核心与关键。鉴于啤酒废水可生化性良好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在厌氧阶段,运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技术,废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在无氧环境下,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甲烷等物质。UASB 反应器内度特的三相分离器设计,能够实现气、固、液的高效分离,沼气可作为清洁能源回收利用,沉淀下来的厌氧污泥则可回流至反应器前端,增强处理效果。经过厌氧处理,废水的 COD 去除率可达 70% - 80%,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负荷。好氧阶段,选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协同工作。在曝气池中,通过持续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为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氧气,使其能够快速分解剩余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填充了特制的生物填料,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强化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能力,经过这一系列生物处理,废水的 BOD₅去除率可达 95% 以上,水质得到显著净化。
化学处理作为最后一道保障防线,针对生物处理后仍可能残留的少量重金属离子、难降解有机物以及不达标的部分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添加特定化学药剂,使其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物,通过沉淀、过滤等手段将其从废水中车底去除。对于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微小悬浮物,利用混凝沉淀技术,投加混凝剂使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絮体,加速沉淀分离过程。同时,根据废水的酸碱度情况,适时进行酸碱中和调节,确保最终出水的 pH 值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通过与山东啤酒加工厂的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合作企业的生产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严格的环保标准,曾经因啤酒废水排放而受到污染的周边河流、湖泊等水体,水质逐渐恢复清澈,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重焕生机。部分啤酒厂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深度净化与回用,将其用于厂区内的绿化灌溉、设备清洗、道路喷洒等环节,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新鲜水取用量与用水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次合作不仅成功破解了山东啤酒加工厂生产污水治理的难题,更是双方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展望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以及双方合作的持续深化拓展,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治理新技术、新工艺,为山东啤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共同为建设美丽山东、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让山东的碧水蓝天成为常态,让啤酒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