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染料废水改造分流处理工艺规划完成!
江苏某化工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化学合成工艺生产发散性染料等产品。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COD、高氨氮和高色度废水,如果处理不达标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该公司已建一座3000m3/d的废水处理站,但由于该厂产量增加及染料产品变化,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升高,原有工艺处理能力和效果有限,无法达到排放要求。
8月3日,根据客户的要求,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前往江苏进行实地考察工作。
根据分析该公司的原水情况,高浓度废水水量为1500m3;低浓度废水水量为500m3;原工艺是将高浓度废水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后进行处理,致使后续工艺的有机负荷承载过大,同时该废水的COD、氨氮很高,现有的处理工艺无法使出水水质达到接管标准。染料废水可生化性差,原有的生化系统处理效果不明显,故需进行升级改造。
8月7日,客户成功抵达我公司厂区。
针对原有工艺单一的废水收集处理方式,无法满足要求,我公司设计改造为采用分质分流的收集处理方式。同时将部分高浓度的含氮废水预先采用脱氨膜系统处理,混合后的废水经过氨吹脱法和硝化反硝化处理后,其氨氮能达到出水标准。混合后的高浓度废水再经过铁碳微电解和芬顿反应高级氧化进行预处理,相对改造前的铁碳芬顿池,改造后的铁碳芬顿池更换了新的铁碳填料和铁碳比。改造后的前段预处理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比原工艺提高了30%,极大地缓解了后续生化系统的处理压力。
改造后的生化系统采用“厌氧+缺氧+厌氧+两级好氧”的工艺组合方式。由于分散性染料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且废水可生化性极差,故现有工艺选择“ABR+微氧池+UASB的厌氧”工艺组合,以加强其厌氧作用,强化水解酸化效果,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好氧处理。相较于原工艺的A/O生化系统,改造后的生化系统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50%。同时,为使好氧池出水指标进一步降低,在末端采用了“后芬顿+UV紫外催化氧化”的深度处理工艺,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我公司利用原水对处理系统进行多次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工艺流程适应性更强,耐冲击负荷更大,经过高级氧化与物化处理后的高浓度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同时也减小了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负荷。
目前设备正在制造中,预计会在13日发往江苏项目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