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矿井污水系统沉淀+多介质过滤改造工艺处理流程敲定!
本月11号,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与我公司沟通表示其承包了一个改造工程与我公司商讨前往实地考察。
13日,我公司负责此次项目的工程师抵达项目地。
据了解,公司位于忻州市该区域处于山地区域,常年干旱少雨资源匮乏,且地表水多为间歇性河流,枯洪水季节流量相当悬殊。煤业井下污水处理站现有工艺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故此,为了维护公司的稳定运行,该项目客户决定生产产出的废水预计处理达标后全部用于循环回用,需要进行相应的提标改造。
16日,客户与我公司工程师一同抵达我公司厂区。
根据我公司对考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原矿井污水处理站预沉调节池水流停留时间较短,沉淀预处理效果差。原污泥浓缩池,泥水分离效果差,未达到进入板压环节要求条件而直接进入板框压滤机,造成板框压滤机工作周期增长且压泥效果不佳。原PAC和PAM加药装置,仅有储药箱和简易搅拌装置,无流量泵,药剂靠操作人员经验投加,自流进入池体,不能实现药剂的科学配比和计量功能。原系统投运前没有形成完整操控系统,有的阀门为气动,有的为手动,且部分阀门没有开关可视功能,阀门的开启度不能保证;指令不畅、存在误动作。由于过滤器前的预处理效率低,过滤器的反冲洗次数频繁,加之反冲洗水泵选型不当,泵的流量、扬程偏小,整个反冲洗系统运行效率低,滤料冲洗不到位,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
为确保矿井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及正常接序,我司工程师考虑到后期矿井下水平延深,矿井涌水量增加等因素,提标改造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基础上,处理站规模按240m3/h考虑,其中一期提标改造规模维持现有100m3/h,建(构)筑物按240m3/h设计,预留矿井下水平延深二期工程140m3/h设备位置。
最终我公司确定通过采用“混凝+沉淀+迷宫斜板沉淀+多介质过滤+陶瓷膜过滤”处理工艺,提标改造后的矿井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同时按照环保要求,建设有巴歇尔槽,排水口处安装有在线监测系统,与忻州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系统联网,数据实时上传。改造后的系统工艺*进,实用性强,技术可靠,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和集约化管理,且经济合理、高效节约,系统实际使用中运行稳定,达到了提标改造的预期效果。
23日,设备已经全部完工,已经安排发车,预计25日抵达项目地进行安装运行工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